摘要:8月上旬,我市天气以多云到阴天为主,西部多降雨,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。全市水稻已进入抽穗扬花阶段,部分早栽田块已进入灌浆期,有纹枯病发生。全市玉米长势良好,春播玉米已进入收获阶段,夏播玉米处于灌浆结实期-成熟期。中熟伏季水果采摘接近尾声,晚熟伏季水果陆续成熟采收;猕猴桃即将成熟。全市蔬菜总体长势良好,市场供应充足。近期晴雨交替天气导致农作物病虫害易发多发,田间管理上应加强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。
立秋之后的一段时期内,气温仍会持续较高,是大春作物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,水稻、玉米及晚熟伏季水果将陆续成熟收获。我站对全市8月上旬农业“四情”进行了观测与调查,并就农作物生产管理提出一些技术建议。
一、农业“四情”监测概况
(一)农业气象与土壤墒情
8月上旬,全市天气以多云到阴天为主,西部特别是都江堰多降雨天气,4日—6日西部沿山多强降雨天气,7日出现区域性暴雨天气。全市旬平均气温为27.7℃,较常年同期偏高1.7℃;旬平均总降水量为66.4mm,与常年同期相近;旬平均总日照时数为51.3h,与常年同期相近。总体来看,大部地区气象条件较为适宜,有利于大春作物生长,但都江堰降雨偏多,尤其是5日和7日出现大暴雨,对当地水稻生长有一定影响。此外,上旬气温持续偏高,对水稻、玉米灌浆稍有不利,可能出现高温逼熟现象。
据8月10日土壤水分监测显示(样本站点包括彭州、温江、龙泉驿、邛崃、崇州、金堂和简阳),大部分农区耕作层(0—30cm)墒情适宜农作物生长。与7月31日相比,金堂及简阳东部墒情下降明显,其余地区变化不大。
图1全市土壤水分分布情况
8月中旬,预计全市旬平均气温在25.5℃左右,较历史同期正常略偏高,其中:都江堰、彭州、崇州、大邑、邛崃和蒲江六县(市)旬平均气温为24.0—25.0℃,其余区(市)县为24.5—26.5℃;预计旬平均总降水量为120mm左右,较历史同期明显偏多,其中:都江堰、彭州、崇州、大邑、邛崃和蒲江六县(市)降雨量为150—250mm,其余区(市)县为50—150mm。预计旬内我市降雨频繁,持续性阴雨天气较为明显,部分地区强降雨突出,主要天气过程包括:11日-12日阴天间多云,中西部部分地方大雨到暴雨,局部地方大暴雨;16日前后阴天,有中到大雨,局部地方暴雨;19日前后阴天,中西部部分地方大雨,局部暴雨。预计全市大部农区旬内土壤墒情为偏湿状态。
降雨过多对大春作物生长不利,各地要加强田间管理,注意开沟理渠排水,防止洪涝、田间渍涝等灾害,做好病虫害监测和防治工作;注意防范大风、雷电、强降雨等天气对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。
(二)农作物苗情
1.粮油作物
目前,全市水稻已进入抽穗扬花阶段,部分早栽田块已进入灌浆期,由于近期高温雨水频繁交替,多地出现水稻纹枯病,部分密度较大的田块纹枯病发生偏重。全市春播玉米已进入收获阶段,夏播玉米处于灌浆结实期-成熟期,长势良好。
图2水稻抽穗扬花 图3春玉米成熟
2.果树
当前,我市中熟伏季水果采摘接近尾声,晚熟伏季水果陆续成熟采收;猕猴桃即将成熟,红阳猕猴桃将于8月下旬开始采收,东红猕猴桃将在9月初采收;柑橘正处在秋梢生长期和果实膨大期。
图4葡萄成熟 图5猕猴桃即将成熟采摘
3.蔬菜
秋白菜、甘蓝、花菜、莴笋处于育苗期;越夏茄果类、瓜类、豆类蔬菜处于盛收期,秋茄果类蔬菜处于移栽期,秋黄瓜、豇豆处于采收初期;生姜处于块根膨大期,部分嫩姜开始采收。全市蔬菜总体长势良好,市场供应充足。
图6豇豆成熟 图7嫩姜采收
二、农情数据分析
(一)大春粮食作物产量预计
根据各区(市)县上报农情数据及农作物田间长势调查统计,预计我市2020年大春粮食作物总产量198.67万吨,其中:水稻118.38万吨,玉米55.07万吨,红苕15.22万吨,大春马铃薯4.20万吨,大豆5.31万吨,其他作物0.48万吨。同上年相比,全市大春粮食作物总产量增加2.43万吨,其中水稻总产增加2.17万吨,为各作物最高。
从目前情况看,全市2020年大春粮食生产形势较好,水稻、红苕及大豆单产均有望较上年有所提高、获得丰收,夏玉米长势喜人,但由于春玉米一定程度上受到旱情影响,因此玉米单产预计较上年基本持平。全市大春粮食总产量增加最主要的原因是播栽面积稳中有增,3.5万亩扩种任务全面完成。此外,气象条件总体有利于大春粮食作物生长,前期(5月及以前)温光充足,水稻、夏玉米播栽后雨水充沛,干物质积累较好,为后期产量形成打好了基础。
(二)大春粮食作物收获进度
根据各区(市)县上报的农情数据,截至8月12日,全市水稻已收获1.8万亩,玉米已收获54.23万亩。与上年同期相比,今年大春粮食作物收获进度偏慢,主要是由于大春播栽关键时期(4月下旬至5月中旬),我市降雨量持续偏少,出现区域性夏旱,部分水稻及夏玉米播栽推迟,春玉米生长也受到一定影响。
三、农业生产中的问题
(一)农作物病虫害易发多发。自7月中下旬以来,我市晴雨反复交替,在水稻、玉米、果树等农作物群体中形成高温高湿的田间环境,导致农作物病虫害易发多发,已有多地(如:崇州、大邑、邛崃等)水稻田块出现纹枯病,一些密度较大的田块发病较重。
(二)柑橘裂果。近期晴天高温与降雨天气交替,导致果园土壤含水量变化较大,少数柑橘园出现裂果现象,预计8月中下旬我市仍然会出现雨后高温烈日天气,将加剧柑橘裂果。
四、农作物管理措施建议
(一)粮油作物
1.水稻。重点抓好病虫害防治。发生纹枯病的田块要需要及时喷药补防,各地特别是西部地区要注意稻瘟病、稻曲病的监测防治工作。防治纹枯病可亩用爱苗40ml或500万单位井冈霉素50g兑水30kg喷施。防治稻瘟病可亩用30%爱苗40ml或75%三环唑20g兑水45—60kg喷施。防治稻曲病应在破口期和齐穗期各施药一次,亩用2.5%纹曲宁200—300ml兑水50kg喷施。此外,据田间调查发现部分区域水稻二代二化螟发生较往年偏重,各地要做好监测防治工作。
2.玉米。春播玉米应及时收获,避免因天气原因造成产量损失。夏玉米要注意及时排水,防止渍涝,减少生长后期纹枯病、大小斑病的发生。
3.甘薯。生长中后期,若叶面积不足、叶色淡黄或过早黄落,则应叶面追肥1—2次,喷施1%尿素和1%磷酸二氢钾。此外要及时清沟排水,避免因渍涝影响产量和食味品质。
4.大豆。重点防治豆秆黑潜蝇、蚜虫、豆荚螟等虫害,可喷施溴氰菊酯与吡虫啉800—1200倍混合液,若遇斜纹夜蛾大爆发可用康宽(氯虫苯甲酰胺)1500倍液喷雾防治。当前大豆处于初花期,还应及时开沟排湿,避免渍涝影响结实。
(二)果树
1.伏季水果。采收后可补充一次高磷高钾低氮叶面肥促进树势恢复,并喷施一次杀菌杀虫药剂,保护叶片功能至正常落叶,防止提前出现大量落叶和秋梢萌发。
2.猕猴桃。针对即将成熟采摘的红阳猕猴桃和东红猕猴桃,应停止用药,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。
3.柑橘。及时防治炭疽病、褐斑病、潜叶蛾凤蝶、斜纹夜蛾等病虫害,以保护叶片和秋梢。可选用咪鲜胺、代森锰锌、甲基托布津、醚菌酯、阿维菌素、高效氟氰菊酯、吡虫啉等药剂,在秋梢长至1cm时喷第一次药,长至10cm时喷第二次药,秋梢自剪时喷第三次药。还可喷施高钾高磷叶面肥保护叶片功能、促进叶片生长。
此外,果树种植户还应预备秋季基肥,储备优质商品有机肥或自制发酵农家肥。在9月底至10月底施用基肥,促进果树根系生长,强健树势,为来年丰产打好基础。
(三)蔬菜
1.秋白菜、甘蓝、花菜、莴笋等。针对夏秋季节高温多雨的天气,在苗期应注意避免高温灼伤、积水渍涝等问题,加强病虫害防治。育苗时选用抗病虫品种,进行种子消毒,采用护根育苗,增强根系活力,使用遮阳网降温防雨,及时关注天气,雨前适量追肥,保证沟渠畅通,雨后及时扶苗补苗。苗期要重点防治猝倒病、霜霉病、根肿病、软腐病、菜青虫、蚜虫等,在发病初期及雨后及时施药。
2.茄果类、瓜类、豆类蔬菜。移栽时应轻拿轻放、带药移栽,浇足定根水,缓苗后追施适量稀粪水、尿素等,雨期应及时开沟排灌,加强病虫害防治,宜采用低毒高效低残留农药、粘贴黄板、杀虫灯等绿色防控技术。
3.生姜。根据市场行情分批采收上市,采收前注意安全间隔期,停止施肥施药,采收后要清除枯枝残叶,集中清运销毁,减少田间病虫源基数,对土壤进行消毒、整平整细,为下一茬作物生产做准备。